电力设备智能化技术研究所
电力设备智能化技术研究所
ISEE –
一、 研究所概况
电力设备智能化技术研究所是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致力于智能电网高压设备智能化、光伏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以及智能电网新型设备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为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ISEE研究所的发展目标是在电力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评估、光伏并网变流器、超导电流限制器等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研究方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ISEE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l 高压设备智能化
l 智能电网新型设备
l 光伏系统设计与集成
ISEE研究所现有专职和兼职教师、博士后与专职研究人员共20多人,硕士生和博士生4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人。
研究所所长:江秀臣教授。
二、 科学研究
1、研究方向与责任教授
(1)高压设备智能化 江秀臣 教授
研究架空输电线路智能化关键技术,包括研究导线、绝缘、杆塔、气象条件等参数信息获取、通讯、电源技术,开发软硬件信息平台及高级应用平台。研究变电站设备特别是变压器、GIS智能组件监测功能组技术,XLPE电力电缆在线监测技术。研究传感器阵列、低成本放电定位及多物理量状态评估技术。开发相关设备和装置。
(2)智能电网新型设备 金之俭 教授
研究第2代超导带材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基于第2代超导带材的电阻型超导电流限制器关键技术;研究电动车换电模式及更换站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接入电网的关键技术和控制策略;电池梯次利用的筛选原则、成组方法和系统方案;更换站多用途变流装置;更换站与储能站一体化监控系统。
(3) 光伏系统设计与集成 李国杰研究员
研究光伏电站并网及电能质量调节技术,多种光伏系统集成、平衡部件及在线测试技术,适应不同太阳电池组件特性的光伏并网逆变技术;研制光伏并网逆变器,开发高效DC-DC控制、自同步电压源逆变器和高效充电控制器的成套产品化技术;掌握不同光伏系统设计集成技术,区域建筑光伏系统设计集成、功率可调节、监测等关键技术。
2、研究所科研条件与设施
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智能电网研发基地,总投资2.8亿元,拥有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发电、混合储能、微网、智能楼域、RTDS、智能变电站、超导等试验系统硬件组件,各种仿真、计算软件和高端开发、测试仪器装备。
研究所在智能输电线路、GIS及变压器智能组件、新能源及其接入技术、第2代超导带材及其应用方向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3、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5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专利28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智能电网863重大专项课题1项,上海市各类项目7项,大量的电力公司等企业项目,每年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
提出智能导线概念,可以节约大量线路走廊,减少输电线路占用耕地,并提高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在电力电缆在线监测与寿命评估与电力电缆防盗报警、电缆管道机器人、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方向的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基于UHF法测量技术的GIS局放检测灵敏度相当于0.1PC,被列为西门子公司的配套产品,并在全国近200个变电站进行了测试,并对局放点成功进行了定位。同时在发电机局放在线监测、激光法SF6泄漏检测仪、数字局部放电测量仪、真空开关真空度在线监测、MOA阻性电流在线监测、劣质绝缘子检测仪等方向也有提出一些新理论和方法,开发的产品在电力系统获得大量应用。
4、研究所在研科研项目
ISEE研究所承担了国家863、国家NSFC基金、上海市科委及横向科研项目,2011-2012年科研经费约2000万元人民币。超过200万元的在研项目如下:
l 电动汽车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系统及工程示范(863重大专项)
l 基于电磁波空间定位技术的变电站局部放电监测及设备故障预警技术(国家电网,330万元)
l 声光电先进传感器阵列多物理量信息的设备状态评估(山东电力公司,300万元)
l 变压器智能组件开发(企业横向,700万元)
l 光伏并网变流器开发(企业横向,250万元)
l 其它各类项目,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科委重点项目及多项电力公司项目,经费约500万元。
三、 其它
1、学术委员会正在筹备中。
2、场地主要集中在电院群楼1号楼和紫竹科技园区,2012年后集中在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大楼。
3、2011年起大量招聘专职研究人员,欢迎大家加盟。
4、联系人:冯琳,fenglin@sjtu.edu.cn,021-34205565。
Copyright© 2011,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