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通信与网络工程研究所
图像通信与网络工程研究所
Institute of Image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Engineering
一、研究所概况
上海交通大学图像通信与网络工程研究所的前身为组建于1998年的图像通信与信息处理研究所,是我国在数字电视广播、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之一。为顺应网络化发展趋势,于2011年1月更名为图像通信与网络工程研究所。
研究所致力于网络化环境下的数字媒体理论与技术研究,为数字电视演进的科技进步、服务创新、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技术与学术支持。研究所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图像通信与网络工程研究所,围绕数字电视演进技术及其在智能城市管理中的拓展应用,以联合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服务企业需求为重点,完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标志成果、掌握共性关键技术、形成核心知识产权,凝聚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研究所下设五个实验室:图像编码与传输、视频分析与管理、网络计算与服务、媒体呈现与交互、系统集成与实现。
现有专职教博士后30余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聘请数十名国际顶级学者担教授、客座教授和研究员,其中中国两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IEEE Fellow 10余名。
在读硕士生博士生150多人。在学科上,属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在该学科的两个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上招收博士、工学硕士和工程硕士,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所是上海市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上海市图像图形学会的挂靠单位。
近10年来,图像通信与信息处理研究所共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
研究所所长教授曾是国家HDTV专项总体组组长、教育部首批长教授,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二、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
教授,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外籍院士,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
学术委员会主任:
教授,IEEE Fellow,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
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授,IEEE Follow,加拿大通信研究中心
教授,IEEE Follow,美国三菱实验室
教授,中国传媒大学
胡传平研究员,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杨杰研究员,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林定祥高级工程师,上海东方明珠有限公司
三、科学研究
1、 下设实验室与责教授
(1)图像编码与传输实验室,教授
面向三网融合和对地观测等应用,研究高性能视频编码算法与宽带无线视频传输技术,实现超高清图像、三维视频和超光谱图像的高效编码,构建地面广播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的传输架构。
代表性成果:
1)所研制的单载波、大容量、高速度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及单频组网关键技术成为中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GB20600-2006)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形成了高效、抗干扰无线图传系统,圆满完成了“神舟六号”返回舱着陆场搜救任务。
(2)视频分析与管理实验室,教授
面向城市智能视频监控、视频物联网、网上视频检索、影像资料管理等应用,结合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视觉、信息检索等领域的研究前沿,研究海量视频分析与管理,建立大时空尺度视频内容提取与内容联网的技术体系,形成海量影像内容分析的技术平台
代表性成果:
1)所建立的视频分析与检索系统成功应用于世博高清图像监控和客流分析,获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TRECVID事件检测测评4项第一。
2)交大牵头,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制订了《城市图像监控系统网际联网技术规范》上海市地方标准
(3) 网络计算与服务实验室,教授
面向融合网络环境,结合网络工程、数据工程、机器学习等最新成果,研究网络内容聚合、同步、分发与挖掘,为新一代电视网络提供内容管控和个性化服务的技术路线。
代表性成果:
1)研制成功网络电视宽带推送与内容集成平台,实现了116套电视节目的推送,已在3TNet试验示范网上开展试运营。
2)所提出的IPTV业务模式为“十一五”国家广电总局科技支撑计划《中国互动新媒体网络与新业务科技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4) 媒体呈现与交互实验室,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职)
结合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视听觉生理心理学、平板显示等最新成果,研究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抽象数据可视化、三屏互动人机接口,为下一代电视和城市智能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沉浸式内容呈现技术和新型人机接口设计技术。
代表性成果:
1)与NEC公司合作,提出了数字电影播放一体化系统方案,并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基于JPEG2000的高端数字电影一体化播放系统样机。
2)由上海交大和上海高清联合拍摄的国家首部高清数字电影《狗小的自行车》,获得了2008年国家电影电视百合奖优秀儿童片奖、优秀导演奖、优秀女演员奖三项大奖。
(5) 系统集成与实现实验室,教授
围绕三网融合、公共安全物联网和高清数字电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高效可重构的多媒体系统与架构,实现高清/超高清视频编解码、超高速视频实时处理、智能视频前端、支持三网融合业务终端等多媒体系统的IP核与设备,为新一代电视网络及其相关SoC提供核心IP和关键技术。
代表性成果:
1)设计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标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接收机核心系列芯片,广泛用于高清奥运频道地面广播、神州家家通数字电视接收机等
2)在数字电视中间件、机卡分离和高清电视SOC芯片的核心IP核研发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 研究所科研条件与设施
在国家“211”和“985”工程、上海市科委等的联合支持下,形成了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学科基地和科研大平台,拥有SoC开发系统、多格式高清晰度录像机、实时码流分析仪、统计信号处理服务器、眼动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两千多万元,建成了数字视频分析与处理、超高清视频呈现与质量评价、高清视频监控网、高速无线视频编码与传输、多媒体系统SoC设计等五大总面积超过的实验平台。
3、 中心在研科研项目
近10年来,图像通信与信息处理研究所共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40余项。典型在研项目如下:
l 混合网络下社会集群行为感知与规律研究(973项目,首席单位)
l 高清数字电视SoC芯片(核高基重大专项)
l 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杰青基金)
l 大尺度海量视频分析与内容提取(杰青基金)
l 数字影像修复方法与重构技术(NSFC重点)
l 以用户为中心的多模态信息检索(NSFC海外合作项目)
l 网络立体电视系统研制与应用示范(863重点)
l 分布式宽带业务制作协同环境的开发(863计划)
四、研究所联合实验室
研究所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研究院的开放式交流合作研究平台,推动数字媒体与智能城市管理领域的“官、产、学、研”联合,建立互动发展的联合实验室和联合研究中心,主要包括:
l 国家数字电视研究工程中心
l TI研发中心
l 微软联合实验室
l 上海市城市公共安全科学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
l 长宁区医疗物联网联合研究中心
五、研究所工作联系人:
学术研究事务联系人:教授
教学与学生事务联系人:教授
行政办公事务联系人:董莉莉
Copyright© 2011,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